close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
有則新聞內文:有些釣客釣起了魚,不是嫌魚太小就是自認有愛心,而不將魚兒帶走,用力拔下魚鉤就把魚丟回基隆河內,但是魚兒的嘴部遭魚鉤扯破傷口,放回河流反而讓傷口惡化,變成有殘疾的魚,過不久可能也會受感染而死亡,其實自認愛心反而變成一種虐待。

--------------------------------------------------------------------------------------------

我們自認的愛心,真的是愛心嗎? 還是只是片面的自我滿足?

小編曾跟著生態實驗室,尋找台灣青鱂魚「正港的台灣大肚魚」,曾經青鱂魚遍佈於台灣中、北部的溝渠、池沼和水田,本想在好山好水的宜蘭尋找,但是發現吳郭魚成了宜蘭水溝的強勢物種,除了吳郭魚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魚類,也曾在汐止的半山小湖內尋找,卻也是孔雀魚霸佔著湖區,本土青鱂魚寥寥無幾。

青鱂魚的簡介:其實青鱂魚跟我們現在水溝可見到的大肚魚完全無血緣關係,大肚魚是外來魚種,是日據時代引進台灣防治登革熱的生物防治者。青鱂魚屬於頷針魚目、青鱂科,大肚魚屬胎鱂科,因為大肚魚卵在母魚內孵化成小魚再生出來,而青鱂魚卵先受精再產於水草中孵化。

青鱂魚生長於水流緩之河流、稻田及池塘中,過去分布全台西部地區,但自從工業污染及農藥濫用之後青鱂魚在台灣幾乎快消失殆盡,目前也僅有少數地區還有其族群分布,民間人士也積極復育此種魚。青鱂魚是生命力強的魚類,耐高溫耐冷,也耐低含氧量的水域中,但就不耐污染,繁殖力很強,與蓋斑鬥魚有相同的習性及命運。

青鱂魚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物;卵一兩天就可孵化成仔魚,仔魚會自行覓食,不用一個月就可長成成魚,此時即可開始交配繁衍下一代,大部分的青鱂魚在繁衍幾次過後(公母魚都一樣)都會死亡,因此其壽命很短,繁殖期都在春夏季,冬季因水溫過低所以不會繁殖。

節錄自:http://blog.xuite.net/ashaw_0818/twblog/122690609-...

吳郭魚著名的是什麼都吃,對環境適應力也高,也是少數會照顧魚卵、育養仔魚的口孵魚類,什麼都吃的情況下,當然也包括吃其他小魚、魚卵。

孔雀魚和青鱂魚的生活史相近,差別比較大的是青鱂魚是卵生,而孔雀魚是卵胎生,卵生的小魚存活率比較低,而且常常有尚未孵化就被吃掉的危險,卵胎生孵化率較高,從母體孵出來就是小魚了。

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之下,本土的青鱂魚族群被外來的吳郭魚、孔雀魚等魚種取代也就不足為奇了。

吳郭魚是作為食用魚養殖引進台灣的、孔雀魚是作為防治蚊子而引進的,另外像是琵琶鼠等外來物種,原先是作為觀賞魚引進台灣,卻因為放生造成台灣的生態浩劫,可怕可恨的是我們明知道有毀滅性的危害卻無力改善。

從2001年甚至更早到現在,琵琶鼠危害的新聞也都時有所聞,隨便google都能找到一大堆。

2001年公視新聞的庫存頁檔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zylXcaYixHsJ:news.pts.org.tw/detail.php%3FNEENO%3D21725+&cd=9&hl=zh-TW&ct=clnk&gl=tw
2015 台灣動物新聞網

http://www.tanews.org.tw/info/7298

我們水族箱內常見的小魚,大部分都是外觀艷麗可愛、造型獨特有趣,具有觀賞價值的外來魚種,無論大魚小魚、胖魚瘦魚、生病的魚健康的魚,千萬都不可以放生,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危害。

我想,說到這邊應該也會有人有所疑慮,外來物種不可以放生,那本土物種呢?

放生本土物種是不是就沒有危害了?

即使是本土物種,我仍然不建議放生

這個可以分成幾個重點,一、確定真的是本土種嗎? 二、放生地點是該本土種的原產地嗎? 三、放生的生物是否健康無虞? 四、放生的數量會不會影響到原有的生態分布?


一、確定真的是本土種嗎? 

舉例來說,水族館裡面常見到的蓋斑鬥魚,也常被稱呼叫做彩兔。水族館老闆常常會說這就是台灣本土物種,但是確實如此嗎??

台灣的蓋斑鬥魚根據分布地區的不同分成不同型,即使DNA鑑定成同一種,在外觀上也和東南亞種的有部分區別。而這種區別是一般人難以辨識的,而且水族館裡面還有人工交配出來的紅眼白子種。台灣鬥魚與外來種蓋斑鬥魚即使外觀上很難去區別,但是生活特性與部份特徵仍然有許多可議之處。且到處流放外來種「彩兔」的行為,已壓迫到本土種生存空間。

確保本土種基因純化才係當務之急,近年來蓋斑飼養普及,但於外來種彩兔混種居高不下,再加上當年政府相關單位大力倡導復育及野放,使得目前野外已有混種蓋斑的出現,嚴重危及野生棲地的蓋斑鬥魚是始料未及。

因此!以非台灣特有種將保育除名,透過不純基因繁殖交配增加數量取代原生本土蓋斑鬥魚,讓純種台灣蓋斑有滅絕之餘,其保育除名有何之效?是否回復原狀,值得省思。蓋斑鬥魚原生棲地之保護需設立自然保育區是迫在眉梢,需遠離人為環境來做保護,外來種入侵本土影響生態,政府單位及保育社團應加強教育民眾並大力宣導本土蓋斑瀕危之情況。

參考節錄自維基百科,蓋斑鬥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3%8B%E6%96%91%E...

許多物種分布地點都不只在同一個國家、區域內,但是即便是同物種區域不同其特性和演化也不完全相同,雖冠以本土物種的名稱,沒有專業分辨的能力也不可以任意放生。


 二、放生地點是該本土種的原產地嗎? 

如前頭所說,台灣青鱂魚原產於台灣,但是就能在台灣到處放生嗎?

當然不行,回顧台灣青鱂魚的發現地和生活史,我們可以發現青鱂魚適應的水溫不能太高,最適合繁殖溫度26度C,生長環境溫度18~28度C,原分布於台灣中、北部的溝渠、池沼和水田的水表層。

假使我們把台灣青鱂魚放養在緯度較低的屏東地區,當夏季太陽照射而生成高水溫的時候,青鱂魚便不容易存活。

參考節錄自邰港科技 台灣青鱂魚

http://tk-gfish.weebly.com/387384000239770medaka.html

除了原生地的差別之外,環境變遷和放生時機也是極重要的因素,像是有些高山湖泊或水田、澤區,有乾旱期和豐水期的差異,在不對的季節放生會造成放生生物無法存活,或是本因應季節變換該休養生息的其他物種遭受打擾、打擊。


 三、放生的生物是否健康無虞?

當本土生物被人類抓捕、飼養或繁殖的時候,難免都會遭遇健康的問題,有微生物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外來病菌蟲的入侵,若是我們把這些不健康的生物放回原生產地,那麼這些外來病菌蟲,也就有機會入侵原產地,甚至可能造成原產地的族群滅絕。


四、放生會不會影響到原有的生態分布?

讓我們簡單的想像一下,一個生態系統像是一個封閉的山谷,有青草有山羊有老虎,陽光孕育青草,山羊吃青草,然後被老虎吃掉,一個簡單的生態循環。

1.當我們放生山羊進入這山谷,會造成什麼影響:山羊變多青草被吃得多,然後青草數量不夠來不及生長就被吃光,最終青草沒了山羊老虎一起餓死。

2.當我們放生老虎進入這山谷,會造成什麼影響:老虎變多山羊被吃得多,然後山羊數量不夠來不及生長就被吃光,最終老虎餓死山羊死光只剩青草。

3.當我們多種植青草進入這山谷,會造成什麼影響:青草變多但是山谷陽光有限空間有限,青草太多長不好;

山羊吃的多但是吃不好,體力衰弱被老虎吃,老虎吃光山羊,老虎最終餓死。

或是山羊吃的多數量變多,老虎也吃的多數量變多,但是陽光有限青草回到當初的數量,但是山羊變多把青草吃光光,最終山羊餓死老虎也餓死。

上述推論很繞口繁瑣,說明的是:生態是環環相扣的,而且環境只有一定限度的負荷能力。

即使我們放生健康無虞的真正本土物種在真正的原產地,也很有可能造成原有的生態衝擊。

綜合以上所述,雖是本土物種也不贊同一般民眾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ydex 的頭像
    keydex

    KEYDEX 部落格

    keyd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